城关镇是霍邱县委、县政府所在地,是全县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,位于东经116°18′,北纬32°22′,东、西濒临淮河中游两个最大的湖泊城东湖和城西湖,北距临淮岗风景区10公里,南接宋店乡,怀抱神州第一古塘—水门塘。全镇面积58平方公里,总人口16万(其中流动人口4万),辖12个社区、12个行政村,195个村(居)民组。
这里历史悠久,作为县治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,有着古老深厚的文化底韵,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古迹;这里人杰地灵,红色土地孕育出无数的英杰人物;这里地势平坦,气候温和,资源丰富,特产众多,风景旖旎,景色秀美;这里多民族人民和谐共处,汉族占95%,回族占4%左右,蒙族、满族、藏族、彝族、撒拉族等约占1%,建有佛教寺庙、基督教堂、天主教堂、伊斯兰清真寺等;这里交通便捷通畅,城建迅猛发展,人居环境不断优化,现代农业方兴未艾,工业经济突飞猛进,形成机械制造、机电产品、纺织轻工、农产加工等支柱产业,民生社保基本健全,经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。
一、内涵厚重的悠久历史
在霍邱,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,帝尧时期,中原爆发巨大的洪水。大禹采取疏导方式治水,他亲率民伕,水里趟、泥里滚,这样苦干了九年,将各地洪水疏导入淮,并凿开了峡山口,打通了洪水东泄的通道,平息了水患。一次,禹治水路过临淮岗,看见淮水南岸,一片汪洋中聚集着一个小的部族,眼看要被洪水吞没。禹有好生之德,伸双手把部落的男女老幼捧起来放在一片高地上,禹又去干别的事去了。过一会儿,高地不见了踪影,禹四下里寻找,看见那高地正在向淮河边移动,仔细一瞧,原来是只大螃蟹驮着部落的人。禹拔了两棵大树,钉在螃蟹的两只大螯上,这只蟹便钉在了霍邱城关的位置,后人就在这块高地上兴建了城池,人称“蟹驼城”。
因为有这样一个古老传说,不知在什么朝代,沣河桥口和北七里建起了两座七层砖塔,说那就是禹王钉蟹螯的木桩。当时坐船从城西湖中朝县城看,城西门和门外的石泊岸,好似螃蟹的口器,向北向南伸出的高地,真像螃蟹的两只大螯,而在北七里和南沣河桥口矗立的古塔,正好似牢牢钉下这只螃蟹的木桩。沣河桥口的塔倒得早一些,北七里的塔一直到1958年才被扒掉。古往今来,淮河流域无数次洪水滔天,但霍邱城关始终无虞。
霍邱城关上古属东夷(淮夷)。商周时属蓼国地。西汉属安风县(治所在今城西湖乡许集村,位于霍邱城关西南15公里)。三国时,魏文帝分庐江郡设安丰郡(治所安风县故城)。自东晋以后,南北分裂,霍邱境域时南时北,郡县废置无常。东晋安帝时置安丰郡,迁安丰县(原治所在固始县东南)于原郡治所。南北朝时,梁在今霍邱城关置霍邱戍(因位于霍山北麓的丘陵地带边缘而取“霍丘”之名。后避“孔丘”名讳,改“丘”为“邱”,霍邱之名始于此),始建霍邱城。(《梁书》:“天监元年(506年),庐江太守裴邃克魏,霍邱城入梁。大同元年(535年),徒旧安丰于此,改为安丰洲。”太清三年(549年)入东魏,报废。隋开皇19年(599年)在霍邱城关始设霍邱县。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年),在霍邱县增置蓼洲,武德七年(624年)废蓼洲。神功元年(697年)改霍邱为武昌县,景云元年(710年)复名霍邱县。此后县名县治无变。
霍邱城关在宋元以前,惟土恒无隍。
明成化年间,知县高升加以培筑,周围6里272步,有城无濠。弘治五年(1492年)知县王启始覆以瓦,堑以濠。正德七年(1512年),“都御史丛兰按霍,令民修筑,易以砖石。越八年,知县孙诚踵事经营,功始完竣。”砖石城墙高一丈八尺,厚二丈。有四门:东叫寅宾(后改朝阳),西叫镇淮,南叫米薰,北叫迎恩(后改拱辰);城内,东西稍狭,南北略长,总面积约1.07平方公里,共四街六巷。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,知县杨其善重修。崇祯年间,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数次攻入县城,大部城墙毁于兵火。清康熙七年(1668年),知县姬之簋重修城堞,添置更楼、城门楼四座,炮楼六座。以后城区向南发展,与大同集相接,是为关外,面积略等于城内,为商业市场。同治五年(1866年),知县陆鼎敩筑关外土城(现已毁),西宽230丈,南宽75丈,东宽210丈,北靠城河。民国21年(1932年)7月,红二十五军保卫县城,与国民党右路军徐庭瑶部激战7日,加之飞机轰炸,城垣多处崩塌,以后未加修理。民国28年(1939年)3月,县长陈应行征调民夫万人将城墙、城门拆除。
《霍邱县志》记载:城关明初设乡,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设区,清初沿袭明制。乾隆十九年(1754年)设城区为乡,民国初年(1912年)改乡设城内区公所。民国二十一年(1932年)5月,红二十五军进占霍邱城,成立中共第七区(城区)委,并建立第七区苏维埃政府。6月,经霍邱县苏维埃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斗争霍邱县改为“红城县”。1949年1月26日霍邱城解放。2月,成立中共城关区委员会、城关区政府。1958年10月,成立城关人民公社(又称“五一”人民公社),建立公社党委。1966年8月城关镇升格为区级镇,隶属县辖。1984年8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副县级镇。
二、传承古今的名胜古迹
|
|
红25军军部旧址——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位于西湖路西侧原北关粮站内,原是清末户部侍郎李肖峰的宅院,现存原有的砖木结构瓦房四间。民国21年(1932年)5月,旷继勋军长率红25军解放霍邱县城,军部驻扎这里达2个多月。对红25军军部旧址修复和纪念霍邱保卫战群雕选址、设计等正在有序进行。红25军军部旧址修复将遵循文物遗址“修旧如旧”的原则,扩大旧址保护范围,形成规模,丰富内涵,进行保护性开发,在此建立霍邱县革命历史博物馆。
|
霍邱解放以后,人民政府于1950年拨款重建水门塘,塘面积仅剩4500亩。1967年,将水门塘整修扩建为中型水库,加高塘坝,扩大库容,为1040万立方米。主坝周长7895米,顶宽4.5米。1975
|
城西湖——位于淮河南岸,县城西侧,故名。又因处于沣河尾闾,所以亦称沣湖,是淮河中游最大的天然湖泊蓄洪区,设计蓄洪面积527平方公里。城西湖常年集水面积140平方公里,清澈的湖水倒映着蓝天,细浪相拥,波光粼粼。湖边,红菱牵着荷花,蒲草伴着芦苇,碧绿千顷,苍翠欲流。
|
城东湖——位于县城东部,故名。城东湖常年控制蓄水位19米,集水面积104平方公里,自然风光优美,湖内严格实行自然养殖。盛产银鱼、河蚌、大闸蟹、贝壳等。城东湖水质优良,是重点水资源保护区,是城区唯一的生活饮用水源地,同时也是沿湖两岸各乡镇的居民生活饮用水源地,是霍邱名副其实的“大水缸”。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
|
|
三、闻名于世的优秀人物
神奇的土地,秀丽的县城,哺育着勤劳质朴的城关人民,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,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,著名学者、作家、体育健将、民间艺术家等。
李肖峰(1861—1945)名灼华,霍邱城关人。清光绪十四年(1888年),优贡,十七年,举人,二十年,进士。后授翰林院编修、国史馆纂修、二十四年会试同考等官,二十五年起,历任山东、福建、两广道监察御史、六科给事中、户部侍郎。
李肖峰嫉恶如仇,不畏权势。任职期间,先后上疏揭露袁世凯、岑春煊等劣迹。此外,他还为修厦门海港、广东缉盗、平反冤狱、禁赌、兴学重用人才、外交事务等上疏。清亡后,李肖峰返乡闲居。他的著作有《移孝轩疏稿》4卷、《林泉隽语》1卷。
郑赞丞(1877-1914)名培育,字芳荪,霍邱城关人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后,郑赞丞与陈独秀、潘赞化、柏文蔚等,在安庆组织青年励志学社,投身安徽武备练兵学堂。
他积极参加反清斗争,与李北申、彭卓甫为联系员,奔走各地,进行反清活动。他和倪映典介绍陈英士、夏次岩加入同盟会,还参加了熊成基马炮营、广州新军起义的活动。
清宣统三年(1911年)4月,郑赞丞受同盟会之命,赴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。起义失败,又奉命回皖,在寿县、霍邱、凤台一带组织力量,为创建淮上军奠定基础。同年10月,寿县光复,淮上军总司令部成立,郑是领导人之一。此后,他历任镇江军参谋长,民国政府参议和皖军副司令,安徽内务司司长。
民国二年(1913年),孙中山领导的“二次革命”失败,郑被迫改随母姓,更名魏慕陵,携眷潜沪。孙中山在沪集会讨袁,郑赞丞出任国民党机关总部参谋长,随孙中山东渡日本。不久,积劳成疾。孙中山为之感叹:“似此等好同志竟得如此凶疾,实在可惜!”民国三年(1914年)9月20日病逝。
郑荃荪(1889-1927)字养源,郑赞丞之弟,霍邱城关人。安徽讲武学堂肄业。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,参加熊成基领导的马炮营起义被捕入狱。保释后随兄郑赞丞赴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。失败返皖。同张孟介等组织淮上讨袁军,苦战月余,兵败,东渡日本,不久又奉命回国。
民国七年(1918年),陈炯明率粤军攻闽,郑荃荪任国民党机关总部参谋,留守上杭。时各地叛乱,郑荃荪集合钟大辉等各地民军,自任指挥,竭力防御,困守孤城达27日之久,后转危为安。民国十一年(1922年),随民军入赣,在李家山、砂石铺、茅店、赣州诸战役中身先士卒,功冠全军。陈炯明叛变,又随军回师征讨。在火山大桥、周田等地,血肉相搏十余昼夜,因弹尽粮绝,军威受挫。郑荃荪亲率部 300 余人奋力拼杀,使全军脱险,为后来克闽成功立下大功。广东东路军成立,郑荃荪任参议。
民国十五年(1926年)秋,北伐军入湘,受蒋介石之命,郑荃荪等潜赴武汉,密谋响应。次年5月28日遇害身死。
高晓岚(1876-1930)又名高大众,女,霍邱城关人。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。陈独秀第一任夫人。1897年8月与陈独秀结婚,后育有三子一女,即陈延年、陈乔年、陈松年、陈玉莹(陈筱秀),1930年9月病逝于安庆。
高君曼(1886-1931)女,霍邱城关人。北京女师范大学毕业。陈独秀第二任夫人,是高晓岚同父异母妹妹,与陈独秀育有一子一女。女,陈子美,子,陈鹤年又名陈哲民。从1910年至1925年共同生活了15年。这15年是陈独秀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生阶段。她不仅是陈独秀生活中的伴侣,也是陈独秀事业上的支持者与助手。1921年冬,她和陈独秀、杨明斋、包惠僧、柯庆施等在沪被捕,后经中共和共产国际代表多方营救出狱。1931年病逝于南京东小街8号寓中。
王青士(1907—1931),名之绾,化名青石、汪秋实,霍邱城关人。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8年7月27日“霍邱文字暴动”后,转移上海,后去北平。次年初,王青士被分配在北平沙滩一带担任团的工作,其公开职业是在未名社里当店伙。王青士善画,常为未名社设计书刊封面、绘制宣传广告。数月后,任共青团北平市委书记,旋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。1930年春夏之交,王青士接受党的派遣,到太原任山西特委书记。同年底,山东省委遭敌人破坏,北方局派王青士等人到山东,组建新省委。王青士任组织部长兼青岛市委书记。1931年1月,王青士代表山东省委到上海参加中共六届四中全会。由于叛徒告密,王青士等再东方旅社被捕。2月7日,王青士、何孟雄、林育南、李求实、柔石、胡也频、殷夫、冯铿等24人,被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杀害,他们就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龙华24烈士。王青士时年仅24岁。
王冶秋(1909—1987),原名王之纮,字冶秋,曾用名王野秋、高山,霍邱城关人,王青士之弟,是新中国文博事业奠基人之一。1925年在北京西山中学读书时加入共青团,同年转为中共党员。1928年初,王冶秋参与中共霍邱县委的筹建工作,6月,中共霍邱县委成立,当选为县委委员、团县委书记。“霍邱文字暴动”后,逃离霍邱,辗转上海再到北平。抗日战争期间任冯玉祥的国文教员兼秘书。在周恩来、董必武的领导下,从事中共的军政情报工作。抗战胜利后,他随冯玉祥到南京,后来受党的派遣,到国民党11战区司令长官部任少将参议,继续从事军事情报工作。1948年底在河北良乡筹备北平文物接管工作。北平解放后,任军管会文物部副部长。新中国成立后,王冶秋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、局长。1958年,任筹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办公室主任。他先后倡办文物出版社、《文物》月刊和文物、博物馆研究所等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一度失去自由遣送武汉。1970年回京任国务院图博口副组长,1973年重新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。他是中共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,第三、四、五届全国人大代表,并任第四、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。1987年10月5日在北京逝世。
李何林(1904-1988)曾用名延寿、振发、昨非、竹年,霍邱城关人。因家贫,10 岁方入私塾。16岁考入阜阳省立第三师范,结业后,考入国立东南大学农学院生物系,仅读了二年便毅然投笔从戎,报考中央军校政治学校武汉分校,参加国民革命军。先在武昌南湖学兵团编《学兵日报》。后到十一军二十五师政治部作宣传工作。1927年6月,李何林经李硕勋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,任宣传科长。随即南下参加“八一”南昌起义。大革命失败后,李何林回到家乡,找到党组织,以县城高等小学校长为掩护,做党的地下工作。因参加霍邱“文字暴动”被通缉,辗转去北平,在未名社参与工作。1929年出版了《中国文艺论战》,这是第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文艺思想论战的史料集。此后,李何林开始全面研究鲁迅,先后出版了《鲁迅的生平和杂文》、《鲁迅〈野草〉注解》、《中国现代文学》、《小说概论》等著作,使他成为鲁迅研究奠基者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奠基者。1976年2月,李何林调任鲁迅博物馆首任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,主持编写《鲁迅手稿全集》、《鲁迅年谱》、《鲁迅研究资料》、《鲁迅研究动态》等。他先后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、五届代表,全国文联委员,全国作协理事,鲁迅研究学会理事、副会长,曾兼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导师。1985年10月,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《李何林选集》。1988年11月9日,李何林在北京病逝。
刘樾(1934-1986)原名刘桂芳,女,霍邱城关人,中共党员。体操国际级裁判员。1953年考入中央体育学院(现北京体育学院)体操系。1955年毕业后,被分配到上海体育学院体操系任教师。1959年国家体委批准她为女子体操国家级裁判员。1963年,国际体操联合会批准她为体操国际级裁判员。她先后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、二届全国运动会。曾任全运会体操裁判员、裁判长、副总裁判长和总裁判长,她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上海分会委员。她曾参加编著《青少年体育锻炼》一书,编写《京、舞、体三结合训练》、《女子体操裁判法》、《女子艺术体操训练》等讲义。这些著述,受到体育界和学术界的高度评价。1986年11月30日在上海病逝。
王路(1936-)霍邱城关人。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,作品《白洋淀上》、《京郊秋意》、《北国风光》、《古田光辉染层林》、《百里浦江一片春》、《长江三峡》、《朗月》参加全中美展,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、中国历史博物馆、毛主席纪念堂、钓鱼台国宾馆收藏。
胡青(1986-)霍邱城关人。2006年毕业于安徽体育学院,后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。2005年在全国拳击锦标赛和第十届全运会上,均荣获拳击冠军。2006年,在全国拳击锦标赛和全国拳击冠军赛荣获冠军,在多哈第十五届亚运会上荣获60公斤级拳击冠军。2008年,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,荣获第五名。2009年荣获第十一届全运会拳击冠军。
邹明(1955-)霍邱城关人。1983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美术系,留校任教;后任深圳大学建筑系讲师、副教授,艺术设计学院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,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、新加坡中华美术研究会永久会员、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会员。先后在无锡市美术馆、南京鼓楼公园艺术厅、新加坡龙门轩艺术中心鸟节坊大展览厅、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、香港《收藏家》画轩、台湾地区新竹中华工学院、英国普里木斯净土画廊、合肥亚明博物馆等地举行个人作品展览。为故乡皖西博物馆创作一百零八名将军塑像。出版《邹明彩墨画集》、《中国当代艺术家画库-邹明画集》、《邹明彩墨艺术》、《邹明彩墨绘画》、《当代著名画家技法解析-邹明彩墨老屋》、《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个人案研究-邹明水墨西塘》、《名家扇面-邹明山水扇面作品》、《建筑速写》等。1990年4月参加美国纽约苏和第十一届国际艺术大展、获优秀证书。
张玉柱(1964-)霍邱城关人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、中国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。从事剪纸、撕纸艺术创作三十多年,徒手操剪,勿需起稿,心随意到,即刻剪成。1994年10月,他的剪纸《喜匾》参加了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由文化部主办的“首届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”。2000年2月撕纸《奔马图》入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“中国剪纸精品世纪回顾展”荣获二等奖,作品并随展到瑞典、墨西哥,韩国巡回展,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。2001年7月CCTV一4《中国风》专题介绍了他的撕纸艺术。2002年撕纸《八骏图》荣获第四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政府奖“山花”大奖。2004年4月撕纸《群马奔腾图》获“安徽省首届民间工艺博览会”金奖。2011年10月,被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安徽省民间文艺协会授予“安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、安徽民间工艺大师光荣称号”。2012年初,被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授予“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”荣誉称号。
四、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
霍邱是革命老区,城关人民为壮大革命力量,保卫革命根据地,浴血奋战,付出了巨大牺牲,作出了极大贡献,它的光辉业绩将载入史册,彪炳千秋,永放光芒。
陈独秀高君曼在霍邱传播马克思主义——1919年1月,高君曼与其丈夫陈独秀回霍邱探亲并欢度春节,在城内住半月有余。他们随身带回一些进步书刊,应邀在城关讲学,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罪行,宣传新文化运动,号召青年学生和各界人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,革新教育和政治。陈独秀、高君曼与城关进步教师陈子贞、安丰女子小学朱校长多次接触,此后常有书信往来。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逐步在霍邱传播。
声援五四爱国学生运动——1919年5月4日,北京爆发了大规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。深受帝国主义、封建主义压迫的霍邱人民,群情激昂,积极响应,纷纷加入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行列。城内高等小学教师、学生200多人走上街头,游行示威,高呼口号,张贴标语,散发传单,发表演说,强烈抗议北京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。工人、市民也纷纷参加,商人罢市3天。接着,城关进步教师陈子贞、王焕南和学生宋丕廉(后改名李养泉)、裴韵公、阮凌川(又名阮仲肃),与叶家集、河口集等集镇小学联系,成立了霍邱县学生联合会和教职工联合会,并致电北京学生,表示坚决声援。同时,广泛开展爱国宣传,号召群众不买日货。学联还组织学生,到商店搜查,登记日货,禁止买卖,搬运工人拒绝搬运日货。城内如火如荼的爱国运动,迅速波及到集镇和农村。
声援“六.二”学潮—— 1921年安庆“六.二”惨案发生后 ,霍邱各界人士亦积极声援。在安庆读书的学生裴仲猷于6月11日赶回霍邱,立即在教育界、工商界和附近农村,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。16日在城内黉学大院召开了有2000多人参加的声援大会。裴仲猷在会上介绍了“六.二”惨案的经过,控诉了反动军阀镇压学生的罪行。小学校长张久卿代表与会各界向“六.二”死难烈士致悼词,接着,工人、学生、商人代表相继发言,会后举行游行示威。17日,全城罢课、罢工、罢市。
霍邱文字暴动——1928年3月,中共皖北特委决定在阜阳武装暴动,要求霍邱县委响应。阜阳暴动失败后,霍邱县委分析本县的工作情况,认为发动武装暴动尚缺群众基础,决定以城关为中心举行“文字暴动”,以宣传群众,威慑敌人。经过一番准备,于7月27日夜全县统一行动,将油印的“打倒帝国主义”、“打倒军阀蒋介石”、“杀死贪官污吏、土豪劣绅”、“中国共产党万岁”、“拥护共产党”等内容的标语、传单,散发和张贴到纵横二百余里的所有集镇和较大村庄。次日,国民党军警进行大搜捕。县委为保存革命力量,决定由杨晴轩、李养泉等组成中共特别小组,坚持地下活动,其他县委成员和已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、进步人士转移到外地。
红二十五军进驻县城——1932年5月12日红军占领正阳关,霍邱城关守敌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,被迫于5月14日上午撤出霍邱城。当日傍晚,霍邱县独立团第一营进占县城,维持秩序。15日,红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率军部与教导团400余人进驻县城。16日,中共霍邱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从大顾店迁入城内。不久,成立了第七区(城区)苏维埃政府,中共城区委员会亦同时成立。至此,全县建立了7个区,三个镇,71个乡苏维埃政权,苏区人口33万多人,占全县总人口的五分之四,苏区面积亦占五分之四,使皖西革命根据地扩展到淮河岸边,霍邱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26个县级革命政权拥有的五座县城之一。6月初,霍邱县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城关召开,一致通过把霍邱县更名为“红城县”。
红25军霍邱县保卫战——1932年6月,国民党发动以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“围剿”。7月6日,国民党右路第一纵队徐庭瑶第四师、宋世科独立四旅和郑庭桢十九旅、霍邱县城防司令孙庚三部,自正阳关分东、北两路向霍邱进攻。旷继勋军长率红25军军部、军教导团及县独立团、赤卫队等3000余人坚守县城。7日下午,敌迫近霍邱县城,采取三面包围之势,只留西门外城西湖一带水路未围。强敌压境,旷继勋军长亲自指挥,红军战士英勇奋战,与敌激战数日,敌未得手。
7月12日,敌人在飞机、大炮的配合下发起总攻。徐庭瑶组织了以下层军官为主体的敢死队,先用炮轰城垣,城墙东北垛口被轰塌,敌敢死队架梯强行攻城,我守城军民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战斗。13日上午敌人继续猛烈攻城。此时城内弹尽粮绝,旷继勋军长手持大刀,与指战员一起奋勇拼杀,身边4名警卫员全部壮烈牺牲,旷继勋身负重伤,被少数红军战士抬着突出西门,从城西湖泅水脱险。下午,敌军从东北城墙入城,夺取了西北角城墙炮楼,用机枪封住西门,并从东、南、北三面包抄围攻,我守城部队与敌人展开巷战,逐屋争夺,浴血拼杀,子弹打光了拼刺刀,刺刀拼弯了用枪托砸、用牙咬。有的为不当俘虏而投井自杀。最后,剩余守城部队和地方党政人员,撤到西城墙下之埋蛇沟,上千人拥在一处狭小地段难以展开,在敌机枪猛烈扫射下,前面人员手挽手组成人墙,用身体挡住敌人的子弹,掩护后面同志撤退。其情景英勇壮烈,可歌可泣。在霍邱县保卫战中千余人壮烈牺牲,千余人被俘。敌人把叛徒供出的43名干部(其中有吴皓、黄岩、李华封等)押送南京。县工会主席徐凤章,县军事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曾宪榜、城区苏维埃主席蔡文宝等惨遭杀害。
屠、凌股匪偷袭县城——1949年1月26日,霍邱县城解放。3月中旬,盘踞城西湖和屠继周、凌致和两大股匪,利用县委、县政府和县军事指挥部主力部队都在河口集忙于支前工作,县城内驻军不多的机会,密谋偷袭县城。3月27日早晨,屠、凌共率匪徒1000多人偷袭县城,按计划分五路重点攻击县军事指挥部、公安局、城内镇、关外镇、城关区政府。由于土匪是乌合之众,行动不统一,组织不严密,过早暴露目标,加之缺乏重武器,正规作战和攻坚能力很弱。虽然当时城内驻军仅两个排,公安队两个班,加上区、镇警卫,保卫人员只有100多人,但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,战斗力极强,特别是各驻地据点工事修筑的易守难攻,武器装备火力较强,所以能够以一当十。土匪攻击的五处重点目标,仅城内镇因内部人员叛变被土匪攻了进去,打死警卫班长,劫持镇长等9名干部,其余地点土匪都挨打受阻,反而招架不住。战至午时左右,城内土匪已经大乱,眼看占领县城已无可能,部分土匪抢劫群众财物后向外逃窜,带动各处土匪纷纷溃逃。县军高指挥部参谋长吴明学、公安局长张学信指挥战士们转防为攻,将土匪全部逐出县城。这次战斗中毙伤和抓获匪徒35人,牺牲公安战士7人。此次战斗惊动了刘伯承司令员,从二野派出一个主力团,配合阜阳、六安两地委和霍邱、颍上两县,开展了西湖大清剿行动,一举打掉屠继周、凌志两大股匪,共歼敌2000余人。
五、快速崛起的现代新城
霍邱城镇距合肥市180公里、六安市100公里、淮南市100公里、河南固始县67公里。霍姚路与105、312两条国道以及宁西、阜六两条铁路和合武、济广、沪陕三条高速公路相连接,水路运输可通行500吨位船舶,从淮河通达长江
|
霍邱城区建设在解放初仅限于老城区和南关、东关附近区域。1992年以前,城区只有两条主要干道,一条是长2810米,宽25米的东湖路,一条是长2030米,宽12米的西湖路。1992年起,霍邱城关高起点规划,大手笔建设,快速度推进,掀起“大开发、大建设”的高潮。至2014年,先后完成了20多条城区(含规划区)的主干道路。形成了五横(西湖路、光明大道、建新路、卧阳路、东环路)七纵(北环路、公园路、蓼城路、双湖路、玉泉路、东湖路、南环路)为主的城区道路网络,县城框架拓展到30平方公里,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。
以完善城市功能,提升城市品位,优化人居环境,展示现代城市形象为目标,大力实施、稳步推进道路畅通、增绿活水、安居、旧城改造、治污、公建配套、地产开发、综合
|
城关镇工业经济主要以城北工业项目区为载体。该项目区位于城关西北部,规划面积 3.14平方公里,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向导,一、二类工业为主导的综合型、生态型工业园。已形成三个板块:以变压器、汽车零部件、拖拉机生产为主的机械制造园;以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、单晶铜、电子连线等为主的电子信息园;以纺织、服饰生产为主的轻工业园。项目区产品出口东南亚、澳大利亚及北美多个国家,涉及纺织、服饰、家具、电子、旅游制品、变压器等。2013年,城关镇本级工业总产值20.6亿元。
打生态牌、走特色路,推进土地流转、培育家庭农场、专业大户、农民合作化组织等新型农业主体,大力招商引资,积极发展高效农业、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,在城郊建起了林果,蔬菜、畜禽养殖等专业生产基地和观光生态园。促进农民增收,转型发展,使城关农业一路跨越向前,演绎着从传统到现代的精彩嬗变。农民纯收入每年以两倍数以上的速度递增。
城区建设的快速推进,有力推动了以教育、医疗、社会保障、就业等公共服务的发展,推动了商贸、旅游、餐饮等消费型服务业和金融保险、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。商贸流通活跃,市场繁荣,购买力日趋旺盛。以批发零售为主的蓼都、金海小商品市场,以农产品为主的观音阁、望塔、府前街、西湖农贸市场,以建材为主的建材大市场、徽商建材市场,共同构建起城区综合物流园。
按照建设“滨水之城,淮畔明珠”的目标定位。《霍邱县城总体规划(2013-2030年)》于2014年初通过了专家评审,进入正式实施阶段。规划区域包括东西两湖水面、北达淮河。主城区规划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0.8平方公里,203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,人口50万。
届时,经济发展将更加迅猛,社会事业将更加进步,人居环境将更加优化,城区路网将更加畅通,服务设施将更加完善。一个“环境优美、社会稳定、市场繁荣、安居乐业、”的新城关将展现在人们面前。
撰稿人:王继德
刘志勇
童 涛
2014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