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镇卫生院作为基层医疗中枢,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分诊转诊、指导村卫生室及提供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重要职责,对保障乡村健康意义重大。但当前存在设备不完善、资源有限、人才流失、管理不规范等问题,亟待加强建设与管理。
一、主要问题
资源不足与结构失衡:乡镇卫生院规模小、设施陈旧、布局不合理,存在安全隐患;村医待遇低、条件苦,人员流失严重;基层卫生人才总量不足、老龄化突出,后继乏人;卫生资源配置呈“倒三角”,与需求不匹配,基本医疗功能弱化。
布局不合理影响可及性:因乡镇合并、机构升格等,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径扩大,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减少,农村居民获取高质量服务的便利性下降。
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弱:专职公共卫生人员不足,任务繁重,需挤占医疗人员时间,进一步削弱基本医疗服务功能。
二、建议与对策
加强硬件建设:依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,加大财政投入,设立专项基金,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扩建或重建,优化科室布局(如增设慢性病专科),更新医疗设备,改善病房条件,适应群众健康需求。
优化服务布局:打破行政区划限制,按居民分布和服务半径规划基层医疗机构;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体系,推进医养结合与远程医疗,提升中医药服务供给,提高服务可及性。
强化人才队伍: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,通过住房、交通补贴等政策吸引人才;加强业务培训,实行村医编制管理并保障经费,解决养老问题,稳定队伍。
完善薪酬制度:根据医疗服务特点,提高医务人员薪酬,优化分配机制,调动工作积极性。(来源县政协委员重点提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