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阳渠作为排灌渠道,部分渠段(如城关镇段)护坡坍塌、警示标识缺失,水泥护坡陡滑且夜间照明不足,易引发儿童溺水事故;沿线生活污水直排未根治,双湖路桥边小吃摊排污等致水体黑臭反复,亟待加强监管。
为此建议:
一是构建体系。以“河长制+网格化”构建责任体系,明确巡查责任人并公示记录,发动社区网格员与志愿者参与监督,形成三级联动机制。暑期重点时段加密巡查频次,尤其关注午后、傍晚等溺水高发时段。
二是智能监管。依托智能摄像头与AI识别技术,在危险渠段实时监测人员靠近、违规下水行为;试点“电子围栏”系统,触发危险区域入侵警报并同步推送至巡查人员终端,实现24小时智能预警。
三是综合治理。结合海绵城市建设,修复坍塌护坡,实施生态护坡,整治渠体淤积;增设防滑步道与救生抓手,在安全可控区域打造亲水平台,既消除隐患又提升景观。同时,对沿线排污口集中整治,规范小吃摊排水管理。(来源县政协社情民意)